前言
在程序员的日常中,或多或少都会接触云服务器,VPS,或者实体服务器。一般情况下,服务器操作系统并没有图形界面(用Windows的除外),而且服务器大多放在机房里,直接操作不方便,所以人们都是通过远程连接的方式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。
类似腾讯云这样的国内云服务器提供商,可能会在网页上直接提供一个下图中的网页端SSH界面,不过就只有输入命令功能,要做更多的操作就有点困难了。而VPS和实体服务器则不会提供网页端SSH,所以为了满足各种类型的服务器的日常使用,一个好用的SSH客户端软件是必备的。
什么是SSH
SSH是Secure Shell的缩写,是一种加密的网络传输协议,可在不安全的网络中为网络服务提供安全的传输环境。SSH通过在网络中创建安全隧道来实现SSH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,计算机每次向网络发送数据时,SSH都会自动对其进行加密。数据到达目的地时,SSH自动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,整个过程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。
SSH使用客户端-服务器模型(C/S),标准端口为22。服务器端需要开启SSH守护进程以便接受远端的连接(放行22端口),而用户需要使用SSH客户端与其创建连接
Xshell下载与安装
Xshell在官网即可下载,这个工具是「netsarang」这个公司开发的,可以看到他们还开发了XFTP等工具,这些工具都是很好用的,等以后有机会再介绍。
我们点击上图的“下载”,就会进入到下载界面,Xshell对企业来说是收费的,但是对个人,学生,家庭可以免费使用,不过不允许免费版商用。我们可以点击红色框的免费授权页面进行下载。
在这里只需要填入姓名和有效邮箱即可下载了,可以只下载Xshell,也可以一起把XFTP下载下来(建议可以顺手下了,因为如果用起服务器,XFTP这种文件上传可视化工具迟早会接触)
下载完之后就可以点击安装了,直接双击安装包进入安装流程,服务协议同意即可,然后第三步的用户名和公司名随便填即可。
接着会有一个选择安装路径的,这个随意选择即可。剩下的步骤就是一直next,就可以安装完了。
Xshell使用
双击图标打开软件,如果是第一次打开软件,会让你选择配置与会话文件的存储路径,自己选一个就好,不过记得不要闲得无聊把这个文件夹清掉,Xshell的每个会话都是文件形式保存的。
软件的主界面如下,可以直接新建一个会话,或者双击右边已有的会话进行服务器的连接。
接下来教一下怎么新建会话,首先点击上图弹窗中的新建会话(或者左上角的“新建”图标),把自己服务器的外网IP地址填进下图的对应位置,点击确认即可(或者直接点击连接)。
接着双击刚刚新建的会话,即可进入连接,第一次连接会发送一个密文过来,点击 接受并保存
即可,这里要输入用户名,如果是linux用户,那都是root,点击记住后下一次就不用再输入了。
接着需要身份验证,有两种方式,如果你服务器选择了密码登录,则直接输入密码即可,如果是选择了密钥登录,则需要找到你本地存储的密钥文件导入。个人建议服务器用密钥登录,虽然繁琐一点,但是安全,之前本人的服务器用密码登录时曾被人强行爆破过,换成密钥之后就没事了。
显示类似下图就是连接成功了,然后我们就可以远程直接操作服务器了。
有时候在xshell中使用delete和backspace键时没有任何反应或者出现乱码问题,原因可能是编码不匹配的关系,将编码修改一下应该就解决了。打开xshell的属性对话框,找到 终端——键盘
,键序列中只要不选择 VT220 Del(Esc[3~)
即可。
有些键盘是带有小数字键的,在使用xshell中文版时就可能出现一些小状况。比如在xshell上用vi编辑时,打开NumLock时,输入小键盘上的数字键,结果出现的不是数字,而是一个字母然后换行(实际上是命令模上对应上下左右的键)。我们可以右键会话,点击 属性--->VT模式
,在右侧的选项中,选择初始数字键盘模式中的 设置为普通
,确认然后重启Xshell即可。
对比其他SSH客户端
Xshell 和 SecureCRT 的比较:
- Xshell的Screen不会闪屏,并且可以回滚
- Xshell的键盘映射的兼容性比较好
- SecureCRT可以同时发送指令到多个session
- Xshell的许可相对便宜,对个人、教育用户是免费的
XShell 和 Putty 的比较:
- Xshell支持ZModem协议
- putty是开源软件,速度足够快,且可以通过安装插件来弥补缺陷
- Xshell多用于商用,但对个人和家庭免费
- Session保存在文件中而非注册表,管理方便支持tab、自定义脚本、保存密码、多机管理
- 如果只是连少量服务器,putty功能够用,大量机器的管理还是XShell合适
参考资料
版权属于:PCsky
本文链接:http://hyouka.club/index.php/archives/54/
转载时须注明出处及本声明